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从锅炉工到红学爱好者,他在今日头条“重启人生”
发表时间》: 2024-04-10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从锅炉工到红学爱好者,他在今日头条“重启人生”

中国新闻周刊 今日头条 2024-03-29 16:55 

文化博主胡长远第一次靠知识赚钱,是在2017年的头条问答。他不记得具体问题是什么了,只记得和《红楼梦》相关,得到的报酬是一毛六。

当时胡长远刚辞去北京SKP商场一家眼镜店的销售工作,正准备以炒股为生。他没想过会成为一名专门解读《红楼梦》的自媒体博主,更没想过这个身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他并非科班出身,甚至没念过大学,然而《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读者在它面前一律平等,头衔并不意味着权威,胡长远从世俗中来,独有自己的一双眼睛。

以下便是胡长远在今日头条的故事,他的账号“君笺雅侃红楼”现在有30万粉丝。他视如今为第二段命运的开端,他说现在正是曾经“向往的生活”

01 

”难道这辈子 

只能做苦力了吗?“ 

胡长远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初一下学期,问前桌的一个女同学借的。当时为了赶在学期结束前还书,他用一个星期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一百二十回。他15岁,只以为《红楼梦》是一个爱情悲剧,高鹗续写的第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之死,胡长远哭得涕泗横流。“宝黛钗三人真的就像《终生误》里所说,‘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们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结局。”

但是伤心归伤心,那时《红楼梦》之于胡长远,始终只是一本书而已。他经历的生活,本就与大观园里的锦衣玉食相去甚远。他1981年出生于吉林通化市柳河县的山村,父亲患有肺结核,母亲身体也不好,一直到1995年后,家里的主食才由玉米变成米饭。亲戚家唯一有书的就是在村里当会计的舅舅,小学四年级时,胡长远曾在他家翻出过缺页的《水浒传》小人书,他如饥似渴,就连过年时糊墙的旧报纸都不放过。那时老屋年久失修,为了亮堂些,每年腊月,父亲都会去集市买三五斤报纸,糊上后,他常趴在墙上阅读,去表兄弟家玩,也改不了这个习惯,长辈们常夸:“长远真是勤奋老实,一点都不淘气!”

年幼的胡长远与年轻的爸爸妈妈 

然而勤奋老实的长远还是没能靠读书改变命运,才上高一,患病多年的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失去了劳动力,全家最穷的时候连50块钱都没有。母亲无法同时供养三个孩子,身为长子的他只得辍学。“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可惜,当时的情况就是难以为继了。即便回头来看,当时不读书仍旧是最好的选择。”胡长远跟着发小到了沈阳的化工厂打工,每天在锅炉房推煤,又脏又累,每月薪水还不到一千块。坚持了两年,胡长远实在做不下去了。正月十二,他提着包,在冰天雪地的沈阳街头流浪,他不甘心: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做苦力了吗?

虽然离开了课堂,但胡长远始终没有放弃阅读。他在沈阳书报亭办了会员卡,每月15块就能借阅所有书籍。他读金庸的武侠、琼瑶的言情,也读司马迁的《史记》、余秋雨的散文。也正是在那段时间,他开始接触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解读。“阅读让我接触到了书中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生活,哪怕是一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象,对我这样的农村孩子也是一种吸引和启发。”胡长远不希望母亲和弟妹继续在农村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想将全家人带出贫困的泥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赚到钱,然后改变生活。”

02 

“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沈阳茶楼工作几年后,2007年,胡长远到了北京。先是在磁器口的影楼做销售,之后又在SKP商场的眼镜店做店员。同事打游戏时,他读电子书,以至于后来大家开玩笑,说只要有字迹的东西,胡长远都能拿过来多看两眼。他没再重读《红楼梦》,只是在商场里迎来送往,倒是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了新的体会。比如秦可卿去世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读者多认为这一章节很能体现王熙凤的领导才能,可胡长远却觉得即便没有凤姐,丧事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王熙凤不讲人情世故,我们打工人遇到这样霸道的领导,很难同心,也没办法创造。”

2017年,他从眼镜店辞职,原准备以炒股为生,结果误打误撞,遇到了自媒体的风口。那一年,今日头条全面打开了图文、视频和问答领域的创作,发表文章、分享见解不再是知识分子的特权,像胡长远这样虽无学历但涉猎广泛的文学爱好者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不仅可以在今日头条上开设账号、经营粉丝、扩大影响力,也可以通过流量分成获得可靠的收入。

胡长远的工作日常 

在今日头条上,胡长远第一次靠知识赚到了钱。有一篇关于贾琏和平儿关系的回答,获得了五千多万的阅读量,他也因此得到了每月一两千块的额外收入和成为头条创作者的机会。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他注册了两个号,一个谈红楼,一个讲眼镜,可惜后一个阅读不佳,发了几篇便只得放弃,倒是“君笺雅侃红楼”,一直在热点上,不缺读者。

“贾元春生于大年初一,有何奇怪?”“贾府真的侵吞了林黛玉的三二百万财吗?”“贾政为什么能当家荣国府?”“薛家一介商贾凭什么并列四大家族?”胡长远几乎将研读《红楼梦》当成了主要工作,他通读百十来遍原著,甚至条分缕析给勾连的人物与情节归了档。不知道写什么选题,他就去评论里分析读者的兴趣点,写长文不熟练,他就一遍一遍地练。“如果每天只发一篇,算法可能抓取不到我,但如果每天发五篇呢?”

胡长远将红楼梦读了一遍又一遍 

胡长远相信勤能补拙。刚开号时每天的收入只有十几块,他仍然相信今日头条上有他想要的未来。“做服务业收入是稳定,但不像写红楼,我能将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播出去,影响更多人。”另一方面,他也发现,头条体量巨大、读者层次丰富、对文化类内容的扶持力度也非一般平台能及,他确信,只要自己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总有一天会走到读者面前。 

2018年,胡长远回到了沈阳。一来北京消费昂贵,二来母亲身体不好,加之股市不稳定,做自媒体便成了他最重要、也几乎唯一的收入来源。最刻苦的一段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更新五篇,即便是现在,他仍然保持着每天写八千到一万字的工作强度。

胡长远的解读引经据典,通俗易懂,并且常常能另辟蹊径,找到与其它红学家或红学爱好者不同的角度。比如林如海去世后林家家产的去向,很多人联系到第72回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推测贾琏送林黛玉回苏州给林如海送终时,也顺便替贾家“收割”了林家的财产。对于这个观点,胡长远并不认同,他查阅了《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中女儿的继承权问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林如海虽是单传的林候嫡长房,但五服以内仍有族兄弟,林黛玉刚好超出五服,这样族兄弟既有继承林家家产的法律依据但又不必承担抚养林黛玉的责任。况且黛玉聪颖过人,“如果自家的钱真要被贾府贪墨,黛玉怎么还能没心没肺地在贾府乐呵?”

胡长远的付出和匠心终究得到了回报,到2020年下半年,他成为头条的首发创作者,作品获得更多的扶持,每月在头条的收入涨到了两三万——虽与头部博主尚有距离,但已经是他初出社会时不敢想象的数字。

03 

“母亲还在 

比什么都重要” 

日子终于好起来了。

成为头条首发创作者后,每月的收益是普通创作者的三倍。以前一同在沈阳打工的朋友,多半回了农村老家,有些出国打工几年,没能留下来,还是只能回去种地。“大多都是从哪里来,又回到了哪里去”,胡长远成了那个最终走出来的人。

用做自媒体赚的钱,胡长远在沈阳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公寓,将多病的母亲接到了身边同住。早年他外出打工,家里三十多亩地和牲畜全靠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加之常年照顾患有肺结核的父亲,母亲左肺也严重纤维化,现在已经完全萎缩消失了。“她虽然对我的工作没什么概念,也不善于表达情感,但和家里的舅舅、姑姑们相比,她觉得自己挺享福的。”

母亲常念叨,如果不是搬来了城市,自己可能已经和丈夫一样早早去世了。父亲离去时才43岁,胡长远一度无法释怀,如今27年过去,心境才由遗憾变成淡然。“那些不美好的过去,随着时间和生活的不断改变,也有了不同的意义。我们兄妹感情比其他人更深,母亲说可能会离开,我们也没有特别伤感,毕竟她还在,这比什么都重要。”胡长远将这一切都归功于今日头条,“头条把我带到了这个行业,让我吃到了一小口自媒体的福利,也让我能够好好安顿母亲。”

胡长远过上了以前憧憬过的生活,收入是良好的,时间是自由的,亲情是稳固的,精神是丰沛的。以前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商业链条上的一颗螺丝钉,没人知道他是谁,也没人愿意了解他在想什么,然而现在,稿子只要晚发一会儿,就会有读者追着问:怎么还没更新?即便文章下常有其它红学爱好者驳斥自己的观点,他都感到异常满足。“大家观点不一很正常,我自己的观点也在因阅读的不断深入而修改。我现在还是一个草根,底蕴不够深厚,所以在头条探讨《红楼梦》,也是相互督促、一起进步的过程。”

@君笺雅侃红楼 在今日头条已有30多万粉丝,依然保持着每天更新的频率 

到目前为止,@君笺雅侃红楼 已经更新了近1500万字,胡长远对《红楼梦》的理解,也早已不再是初读时“宝黛钗爱情悲剧”的印象。他说,曹雪芹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就留下了一个线索——太虚是北宋词人秦观的号,而秦观最有名的一句词便是“金风玉露一相逢,又岂在朝朝暮暮”。“贾宝玉和林黛玉没能够在一起,但他们心意相通,其实又始终在一起。他们的爱情不是悲剧,而是超脱了时代的限制,最终和解了。”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张旭东
定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